即時通訊產品那么多,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在用郵箱?“郵箱,已經是上個時代的產品了。”這是很多人對郵箱的印象。
郵箱具有非即時溝通工具的屬性
唯快不破的互聯網世界里,郵箱是一個慢角色,但一直是常青樹。
Radicati報告數據顯示,到2021年全球電子郵件用戶規模將突破41億人,目前全球人口總數約77億人,也就是說,全球有半數以上的人在使用郵箱。
郵箱十多年來幾乎沒有太大改變,卻又在互聯網公司為流量廝殺得面紅耳赤之時,坐擁巨大的用戶流量池。
艾瑞咨詢相關數據顯示,70%以上的用戶把郵箱當作工作的協助,做資料存檔。這取決于郵箱的兩大特質:非即時溝通工具,便捷的保存和查看功能。
在接受連線Insight采訪時,完美郵箱業務負責人黎昀提到,“對于用戶來說,即時通訊軟件上文件會被定期清理。本質上來說,目前其他類型的產品沒有辦法同時達到郵箱的兩個大的優點,所以替代不了郵箱。”
作為一個非即時溝通工具,郵箱的優勢是允許用戶有一個時間差,可以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,可以選擇快速溝通,也可以深思熟慮后再發出。在黎昀看來,“不管當初有沒有郵箱這種產品存在,我們的商務活動就是這些需求——正式地、想清楚了再回答、資料都存下來。”
郵箱是一個生態戰略布局
從市場角度來講,網易企業郵箱切的是那些需要對內協同,同時對外做業務的人群、組織、團體,通過郵箱找到這一類商務人群。找到人后,接下來的故事是將他們鏈接到更多的商務場景,形成不同的產品矩陣。
建立一個生態的想象空間,要遠遠大于一個單打獨斗的產品。就好比滴滴最開始以出租車切入,到現在衍生出滴滴順風車、專車、代駕甚至貨運,在出行領域不斷拓展邊界,又如美團從團購切入,逐漸滲透到本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生態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趨勢,孤木難成林,在這種趨勢之下,互聯網公司也在盡力打造集成式的用戶體驗。
如下是隨機采訪了兩位網易企業郵箱用戶大生和張悅
大生,一位80后文藝男青年。他說,在他成長的那個年代,與遠方的同學、朋友交流的通道,只有信件。那時候,電話還是奢侈品,網絡更是遙不可及。大生長大后,依舊保持了年少時的那份文藝,依舊喜歡通過信件傳遞感情。
21世紀,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生活方式發生了許多改變,變得更加便利。對于大生來說,最大的改變就是不需要再跑出去買郵票寄書信,坐在家里思考思考,敲敲鍵盤,通過郵箱就能發出去一封信件。
網易郵箱是大生用的第一個郵箱,也是迄今依舊在頻繁使用的郵箱。“我的老婆就是寫郵件追到手的”,這是大生最得意的一件事,他補充道:“現在時而翻翻郵箱,還能回看十年前和老婆談戀愛時的信件往來,很是甜蜜。”
張悅,一名90后職場女強人,人稱“白骨精”。她也不是剛畢業,就是個“白骨精”。初入職場的她,懵懵懂懂。她永遠忘不了那一次,一位老客戶找她訂購了一批貨物。敲定金額、數量和交貨日期后,張悅就向客戶發了一封備案郵件,請客戶確認。這位老客戶收到郵件,就給張悅打了個電話,稱沒問題,讓她盡快安排生產。客戶就是上帝,張悅立馬安排工廠照辦。
誰能想到,交貨之日到了,客戶卻說,前一批貨物銷售不理想,這批先不要了。本想著能靠提成撐過國慶“紅色炸彈周”的張悅懵了。
最后,這單當然是沒做成,張悅也被公司懲罰了一番。同事目睹這一切,對張悅說:“下次千萬記得先讓客戶回你郵件再讓工廠生產。客戶只通過電話確認,你沒存檔沒證據,根本無法回溯。”后來,張悅自然再也沒犯過這樣的錯誤。
大生和張悅,都是網易郵箱的忠實用戶。這樣的用戶,還有很多。
電子郵件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年代里始終發揮著它的作用,并擁有不斷打入的大量新用戶,到底是因為什么?
一方面,電子郵件與即時通信產品對比,溝通的時效性并沒有那么強。但也正是因為時效性稍弱,更易于把事情想清楚,表達明白,更適用于嚴肅討論和正式溝通場景。
另一方面,電子郵件的信息是儲存到郵件服務器的,而非本地保存。用戶無論是用郵件客戶端、手機、網頁版界面都可以輕松找出歷史記錄并進行下一步操作,效率與便捷程度都很高。
對于此,理性青年和文藝青年也有各自的答案。
理性青年認為,撰寫電郵的過程會強迫發件人對郵件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;文藝青年認為,有些話不能立刻說,不知怎么說。想要多說些,所以需要思考一下,再發郵件給你。
其實,他們有著同一個用郵箱溝通的理由:通過郵件,溝通會更用心。也只有用心的溝通,才能讓我們熱愛每一次溝通。